|
他是周总理故乡的人,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周恩来精神,带领团队让不动产登记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跑出了“亮点”,跑进了“民心”。他探索改革的不动产登记1小时立等立取项目,不但方便了万千企业和群众,而且领跑全市乃至全省不动产登记大提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他就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淮安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淮安区行政审批中心众多窗口中唯一被命名为“恩来”窗口的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主任邵正淮。
2011年初,淮安区率先在全市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首家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3月,受党组织委托,在原淮安市国土局淮安分局担任科长一职的邵正淮到区行政服务中心担任国土窗口负责人。2016年6月,淮安区整合了国土、房地产等窗口,组建了不动产登记窗口,邵正淮被任命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面对着不动产登记窗口这个全新的业务课题,面对着整合后队伍扩大和人员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等状况,邵正淮将目光聚焦在磨合队伍、提升素质、熟悉业务方面。他一边加强人员业务思想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边加强数据整合和改革创新力度,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多年来,邵正淮坚持将服务理念贯穿在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始终,用创新思维提出了“五星级”服务理念,共推出微信微博互动服务平台、短信告知平台、一对一便民服务卡、周六值班服务、节假日上门服务、服务进社区和服务回访评价系统等30多项能提升服务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创新措施。其中,最为服务对象竖指的是他带领团队创立的一小时立等立取项目。
过去老百姓办一个证除了各个部门来回跑,就是无限期的等,想要办好一本证没有一两个月是下不来的,邵正淮与他的团队全面落实“放管服”原则,大胆探索“最多跑一次”的一线路径。为了达到立等立取的办事效率,少正淮与团队同志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尝试和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他们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不动产集成窗口,实施国土、住建和税务部门联合的“一窗收件、内部流转、一窗发证”的并联式服务;在邮政银行建立全市首家便民服务点,不仅可以就近办理不动产抵押相关业务;对审批系统、网络、电力等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尽管过程中遇到了部门和流程设置繁琐、新上办公系统使用效率和传输速度慢、应急设备不健全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办证周期从25个工作日缩短为五天、三天、一天……直至一小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邵正淮的信念和执着。作为一名入党21年的老党员,自担任窗口党支部书记以来,邵正淮不但自己时时处处发挥示范领头作用,而且引领窗口的17名党员发挥先锋作用。2018年,他带领窗口党支部积极参加全省国土不动产窗口开展“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让全体党员将党徽戴起来,把身份亮起来,让形象树起来,努力用自己“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标”。不动产登记窗口不仅在行政审批中心建立服务台,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免费复印服务,还与相关网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不动产登记从开始的13件材料减少为3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5月,淮安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党支部被省自然资源厅授予“党员先锋岗”。这是淮安市县区级不动产登记窗口中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邵正淮的心血和努力都放在事业上,对家庭有太多的惭愧。他愧疚母亲,母亲突发脑出血时,他还在单位赶制第二天急需的材料;他愧疚爱人,是爱人照顾老人、教育培养孩子,撑起了家;他愧疚孩子,每次答应孩子的事,都因为单位有事而失约。2016年6月,他在上班时突然跌倒,经检查是由于长期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医生建议他卧床休息,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是简单吃点药,就继续奋战在一线。从正式加入国土不动产登记窗口八年多来,3000多个日日夜夜,邵正淮为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先大家后小家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家不断进取,甘于奉献。近年来,该窗口平均每年办件量达7万余件,接受咨询查询达5万余件,较好的满足了全区企业和群众的不动产服务需求。如今,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挂满了奖匾、还有百余封群众的感谢信,这些都是对邵正淮和不动产登记团队最好的褒奖。
邵正淮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恩来”窗口的金字招牌永远闪闪发光,这就是他的目标,这就是他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为了这个梦想,他将不懈努力,不懈创造,不懈奋斗。(管广前 沈超)来源: 淮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
|